目前存世有多帧道光帝画像,都画有他本人手持鼻烟壶的情景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作品《喜溢秋庭》画轴,表现了清宣宗道光帝旻宁与皇后(或皇贵妃)于阳光和煦的秋日,着便装在圆明园慎德堂,观看皇子公主与宠物嬉戏的情景。从图中不难发现,画家精心描绘出了帝王家庭中的天伦之乐与园子的美不胜收。仔细观赏此画,可见左上角“慎德堂宝”朱文大印,最为难得的是道光帝左侧炕几上竟然还摆放有一件鼻烟壶及烟碟,足证旻宁喜嗜鼻烟,说不定平时还烟壶、烟碟随身常备。
道光帝为皇室吸鼻烟大开方便之门清朝初期至乾隆年间,清宫祖宗家法是禁止吸烟的,但一直到嘉庆帝时才采取开放政策,为种植烟草和吸烟大开方便之门。时至道光帝,就是他身为太子而未登基之前,就名正言顺地鼻烟和旱烟同抽了。有意思的是,没有人知道嗜烟的道光帝旻宁也用烟斗系旱烟。《养吉斋丛录》《余录》卷三对此均有记载,道光帝更有“顿觉心神清朗,耳目怡然,昔人为酒有全德,我今称烟日如意”的评价。这一时期,鸦片已在中国泛滥,如果说要禁烟,只可能是禁止鸦片,清廷也就没有余力去重视烟草了。
鼻烟,一种由烟叶磨粉加入香料发酵陈化制成的香料,直接吸入鼻中无需点燃,具有贯通脑部、祛除疾病之功效。十七世纪,鼻烟潮流首先在欧洲王室兴起,随后在十八世纪席卷东方,康熙中叶是鼻烟流行的鼎盛时期。清人方薰《静山居诗话》中有“碾成琵琶金屑飞,嗅处微微香雾起。海客售来价百缗,大官朝罢当一匕”的诗句。
而鼻烟壶作为盛装鼻烟所用容器,鼻烟的香气宛如鲜花美酒般令人陶醉,而与之相配的鼻烟壶则成为凝聚中西方工艺精华的载体。随着赏玩人群的不断扩展,宫廷制作的鼻烟壶不仅要满足皇室成员的使用,还作为朝贡国使团的回礼、有特殊功绩将领的犒赏、对大臣及政教领袖的重要赏赐品,更成为达官贵族和宫廷女子随身携带、随时把玩的一种时尚。
从开始的实用性功能为主,慢慢变成了上层阶级显示身份、品味的攀比物,鼻烟壶瞬间有了屌丝逆袭的味道——玉、翡翠、琥珀、玛瑙、水晶、玻璃、木雕等都成了制壶的材料。